癌癥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系,
其中就包括每天少不了的一日三餐,
聽人說,有些癌癥就是吃出來的。
到底是不是這么回事兒呢?
來聽聽專家的解答
一日三餐與癌癥
問:
俗話說“民以食為天”,那飲食到底跟癌癥有著怎么的關系?
田艷濤:吃確實是一門學問,享受美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,但我們也要吃得科學、吃得健康,才能遠離疾病。
遠離燙食 很多人喜歡食物“趁熱吃”,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。長期吃燙食,會對食道黏膜和胃黏膜造成損傷。長期受到高溫的傷害,食道和胃黏膜發生癌變的風險大大增加。
少喝高度酒 高度白酒會對食道造成燒灼。這種損傷與燒傷類似,同樣會讓黏膜上皮受到損傷,甚至引發癌變。
推行公筷公勺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,也有很多餐桌禮儀。幫他人盛湯夾菜本是出于熱情,但如果不使用公筷公勺,就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的傳播。本身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,如果用自己的筷子給同桌的人夾菜,病菌就會趁機傳播。感染幽門螺桿菌后,胃癌的發病率會升高4倍~6倍。因此,推行公筷公勺勢在必行。即便是在家吃飯,也建議使用公筷公勺,每個人最好都有自己的固定餐具。
筷子要勤換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使用竹筷子,如果盛放筷子的器具里邊有積水,或者放在通風不良的地方,長此以往會發生霉變,而霉變產生的黃曲霉素會誘發肝癌。因此,筷子清潔、消毒、防霉很重要,建議每三個月最好更換一次。
不吃發霉的食物 花生米及其他糧食在儲存時要特別注意防潮,以免霉變。一旦發生霉變就不能再食用,因為食用被黃曲霉素污染的食物不僅會導致肝功能的損傷,甚至會引發肝癌。
少點外賣 外賣食物大多重油重鹽,食材也很難保證新鮮,長期食用肯定對健康不利。此外,外賣食物大多使用塑料餐盒包裝,遇高溫會有有害物質析出。這些都會給胃腸道健康帶來隱患。
不嚼檳榔 嚼食檳榔與口腔癌的發生直接相關。檳榔屬于粗纖維食物,易導致口腔黏膜損傷,長期嚼食就會造成口腔黏膜癌變。
少吃剩菜 每天做飯吃飯,難免會有一些剩余,這些剩飯剩菜到底能不能留著,下一頓接著吃呢?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是勤儉節約,這是美德,但是剩飯剩菜最好不吃,尤其是被“動”過的。飯菜被唾液污染后,就會加速變質,尤其是蔬菜類,亞硝酸鹽的含量也會急劇上升,不宜再繼續食用,而應果斷丟掉。如果燉的肉菜一頓吃不了,應該提前盛出來,及時放進冰箱,留到下頓再吃。及時放入冰箱是為了避免被細菌污染,而不必等待飯菜完全變涼再放入冰箱。
胃病有時是“情緒病”
問:
要遠離癌癥,除了要管住嘴,還有哪些生活細節需要特別留意?
田艷濤:在我們生活不注意的情況下,出現了一些胃部不適的癥狀,比如燒心、反酸、打嗝,甚至腹瀉等癥狀,我們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有沒有什么不好的生活習慣,最近有沒有什么煩心事?
我們都深有體會,那就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,吃飯會沒胃口。這是因為不良情緒會通過神經體液反射,讓胃黏膜分泌一些炎癥介質。長期情緒不佳,這些炎癥介質就會長期存在,進而造成胃黏膜的糜爛,甚至潰瘍。
曾經有一個科學實驗,研究人員將一只山羊和一匹狼拴在一起,近在咫尺卻夠不到彼此。三個小時之后,研究人員給山羊做胃鏡發現,它的胃黏膜表面彌漫的全是出血點。在惡狼的虎視眈眈之下,羊的內心極度恐懼,這種不良情緒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就造成了胃黏膜彌漫性出血。
由此可見,一旦胃不舒服,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找藥吃,而是先調整生活節奏和情緒。
相反的,積極樂觀的情緒對于胃病的治療也大有裨益。臨床發現,同樣的胃癌分期患者,接受同樣的治療,積極樂觀配合治療的患者,預后要遠遠好于終日郁郁寡歡的患者。
因此,無論對于預防疾病還是治療疾病,都需要我們有健康的心態、樂觀的情緒,積極面對人生中的困難與遭遇。
如何識別癌癥的預警信號
問:
身患癌癥很不幸,但不幸中的萬幸是早早地發現了。消化道腫瘤在早期會有哪些預警信號呢?
田艷濤:目前中國胃癌患者中大約20%是早期。這些早期患者中,真正有癥狀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,大部分早期胃癌都是通過體檢發現的。也就是說,絕大多數胃癌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癥狀。
不過,我們可以明確哪些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。通過對高危人群的定期檢查,就可明顯提升早期患者的檢出率。
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胃潰瘍患者、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、長期不良飲食習慣者、胃癌家族史者。建議一般人從40歲開始,每3年~5年做一次胃鏡檢查,高危人群起始年齡應適當提前,并縮短檢查間隔。
此外,燒心、反酸、打嗝、腹瀉、黑便、惡心嘔吐,可能是消化道腫瘤的信號,尤其是伴有體重減輕、嘔血便血等。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。
胰腺癌被稱為“癌王”,自然病程僅3個月~6個月,可見其惡性程度之高?;颊咴谠缙谕粫惺裁疵黠@的癥狀,等到一旦出現癥狀往往已是晚期。對于突然出現的血糖升高,我們要高度警惕胰腺腫瘤的可能。此外,長期飲酒者、慢性胰腺炎患者、胰腺癌家族史者,一旦出現腹部甚至背部的疼痛要高度警惕胰腺腫瘤的發生。平時注意避免暴飲暴食,少飲酒,少喝咖啡,對胰腺癌的預防亦有幫助。